慈善音乐会现场。
本报讯 (记者 蓝碧霞) 这是一场春天的爱心交响,也是一场行善者的知音聚会。昨晚,厦门市台商协会慈善音乐会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奏响春天的和弦,通过音乐会这种高雅的音乐形式,与鹭岛观众进行精神层面的交流,让大家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将爱心传递出去。
这场公益活动,由市台办、市台商协会主办,厦门日报社、向阳坊集团协办,得到了市领导、众多台商和厦门市民的认可和支持。
高雅音乐与慈善义举在这里碰撞出爱心的音符。市台商协会爱心企业出资50多万元举办这场音乐会,并将音乐会门票收入的54万元全部捐赠给中山医院基金会成立“光明基金”,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白内障老年患者治疗,以及急难患者的临时救助。为了这场慈善音乐会,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著名指挥彭家鹏、小提琴演奏家李传韵以及厦门爱乐乐团,在紧张的演出行程中专门排出时间参与,为厦门市民献上这场音乐的盛宴。
市台商协会会长黄如旭在致辞时表示,要用音乐把爱传出去。厦门台商除了打拼自己的事业之外,不忘回馈社会,本着“发展在厦门,回馈在厦门”的心态,做很多慈善事业,希望引起大众共鸣,重视弱势团体。“惟有社会和谐,台商才能安居乐业,让事业永续经营。”他说,音乐会门票很早就卖完了,之后仍有人跟他咨询,说明大家对慈善事业很支持。
市台办主任吴明哲说,在厦台商台胞有热心公益的优良传统,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台商在事业成功的同时,用实际行动支持我市慈善事业的发展,展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深厚情谊,体现出“两岸一家亲,大家献爱心”,共同为建设文明厦门、幸福厦门和两岸同胞融合的温馨家园作出积极贡献。
【现场特写】
爱心的交响 公益的旋律
昨晚,厦门国际会议中心音乐厅内华灯齐放,座无虚席。著名指挥家彭家鹏身穿黑色礼服,手执金色指挥棒,从容入场,现场掌声雷动。彭家鹏微笑表示感谢,指挥棒向上轻轻一点,全场寂静,一道优美的弧线滑过,乐声一响起,就牢牢抓住了每位观众的心。
现场充满两岸风情
极富台湾风情的《鹿港庙会》奏响序曲,这带有闽南歌仔戏的曲调和欢快的音符,让观众好似置身嬉闹、欢乐的庙会场景。紧接着,熟悉而又优美的旋律在人们耳边响起,这是别有一番童趣的《宜兰童谣》,生动活泼的曲调,让观众好像看到一群孩子在耳边唱着《丢丢铜》、《天黑黑》。
《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是取材自新疆塔吉克民族风情的二胡协奏曲,表现的是高原人民纵情高歌、热烈欢舞的场景,厦大客座教师许蓓睿用二胡演奏出了这一曲子的细腻与柔美。当观众还沉浸在二胡柔婉的曲调中时,优美的《苗岭的早晨》奏响了,年轻国际大师李传韵的小提琴演绎时而高亢,时而委婉,时而轻柔,带来了鸟鸣、清风,如苗岭早晨般清新生动。
《高山青》欢快,《红梅随想曲》感人,《流浪者之歌》伤感,《赛马》豪迈……一曲曲让观众如痴如醉。李传韵返场时,随着音乐即兴发挥,以其炫技式表演,赢得观众阵阵叫好声。
尽情挥洒音乐魅力
“指挥台就是我的舞台。”彭家鹏在接受采访时说。近两小时的音乐会,他那潇洒自如的指挥手势和一头飘逸的头发,在观众眼里渐渐幻化成了一种特殊的“舞蹈”。他的指挥棒在空中飞舞,带动一串串优美的音符,长发在音乐风中狂舞,激情四射。
他说,高雅音乐带来的是精神上的修养和心灵上的净化,也就是人的素质的提高。这场用爱串联的音乐飨宴,让大家通过旋律感受生命的跳动,关爱身边的人,珍惜幸福的生活。
带给观众温暖感动
每曲完毕,观众掌声不断,返场曲目结束时,全场无人离席,把最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献给音乐家们,最后,音乐家们加演一曲感谢观众。
陈女士表示,自己平时很少听交响乐,可是在现场聆听演奏,感受到了音乐的力量,“我说不出哪里好,就是一种特别的感受,很感动。”在厦台商吴先生说,自己感觉到每个音符都在音乐厅里流动,听了很激动,也为这场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感到骄傲。
观众黄先生表示,音乐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美好愿望,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只要有音乐,我们的心灵总能感受到温暖和力量。洪先生则说,不是一味捐钱,而是通过音乐引导人们向善,这是慈善的进步,“慈善和音乐都是美的东西,用音乐会的形式做慈善,是更高层次的慈善。”
文/本报记者 蓝碧霞
图/本报记者 姚凡
转自厦门日报http://www.xmnn.cn/dzbk/xmrb/20120219/201202/t20120219_2185466.htm